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很多革命老区都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面对老区引才、留才依然存在的困境,近年来,老区纷纷结合实际主动破题。
革命老区一般地处边远山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较慢,人才储量与吸引力不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帮扶老区发展,近几年,革命老区也开始主动探索,破解发展面临的人才难题……
将现有人才政策向老区倾斜
连续几个月的时间,广西百色市交通技工学校的老师李红卫和同事走遍了百色凌云县的每一个乡镇村庄,走访了每一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的就是让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有机会接受免费的技能培训,通过技能成才让他们走上一条全新的生存之路,甚至带动一个家庭走出贫困。
2016年9月1日, 百色凌云县加尤村的江家志走进百色市交通技工学校,“学费、住宿费全免,连日常用品学校都为我准备好了,真的让我感动。”江家志说。在学校他一心只想学好技术, 希望毕业后找份好工作,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百色的这一探索,源于2016年广西启动实施的48所技工学校与54个贫困县结对帮扶贫困家庭 “两后生” 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推进贫困家庭中未继续升学的适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技能成才,从根源上解决贫困家庭的问题。
与广西百色一样,近年来,很多革命老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破解老区人才难引难留难培养,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均衡等难题。
福建南平面对老区人才工作的普遍性难题,围绕“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这一要求,从2017年起,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南平市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南平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南平市人才住房保障暂行办法》等6份配套文件,强化政策牵引、待遇留人,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链”。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维定式,把人才投资作为最具价值的投资,设立市人才专项资金,每年统筹不少于2亿元,10个县(市、区)都设立了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并保持年增长10%以上。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累计落实人才公寓1134套,确认人才奖励房111套。新建人才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医疗、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南平顺昌县湖头村乡土人才杨仁华在小松镇湖头村指导火龙果种植
再看四川巴中,2017年该市出台“巴山优才计划”,构建起集人才汇聚、培育、激励、服务为一体的“巴山优才计划”“1+9”政策体系,通过构建五级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强化人才工作力量、举办首届“智汇巴中·才领未来”赴高校专场引才活动、发放安家补助和工作补贴、畅通人才成长渠道、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评优表扬荣誉激励、全域宣传人才工作、营造服务人才良好氛围等措施,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人才吸引力明显增强,人才数量突飞猛进。两年来,巴中共新进人才460名,占12年来新进人才的三分之一。
贵州遵义则结合教育部门统计的遵义每年向外地高校输送学生3.4万人这一情况,理清思路,打出“乡愁”牌回引在外优秀人才,探索实施“凤还巢”计划,开辟具有遵义特色的人才开发新路径。
老区引才擦亮“乡情牌”
遵义2015年度“凤还巢”领军人才杨泽,是一位幼年时期随父母到遵义并成长起来的上海人,怀着对第二故乡遵义的独特“乡愁”,杨泽毅然放弃环境优越的工作环境,到习水县大力发展习水麻羊养殖事业,并通过自身努力和扶持政策支撑,逐渐形成种羊扩繁、冷链储存、羊肉加工、质量检测、产品营销等一体的习水麻羊产业链,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
依托以杨泽为主的麻羊产业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目前,该县习水麻羊存栏量已达到38万只,养羊农户2.5万户,其中,依靠养殖习水麻羊的贫困户8000余户,实现了户均增收15000元。
而杨泽只是遵义通过引导人才催生还巢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缩影,如今,由“还巢人才”建立起来的特色产业,在黔北大地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自身的带动效应和社会责任。如桐梓县“凤还巢”创新创业人才魏其刚发展的肉兔养殖产业,带动其他村259户贫困户参与肉兔养殖,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全部顺利脱贫出列。习水县“凤还巢”创新创业人才周枞胜及勤韵茶业有限公司带动128户发展茶产业,户均增收7000多元……
南平市在抛弃“等、靠、要”的思想后,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招才,于2017年和2018年开展了两届“人才·南平校园行”专场招聘活动,走近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众多省内高校,采取组团作战,聚焦绿色发展和人才政策,通过专题报告会、专题宣传片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南平、宣传南平,吸引近万人签订就业意向,掀起南平人才热,形成了引才聚才的“海潮效应”。
“我是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人才·南平校园行’招聘活动的,当时就挺心动,决定到现场了解具体情况。”现就职于南平市延平区峡阳中心小学的朱俊蓉回忆说。
2016年,朱俊蓉从福建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后,到泰国一所学校担任了汉语国际教师。她说:“在外求学工作多年,一直没有好好感受家乡的变化。2017年11月在福州参加了南平人才招聘会,我发现家乡建设脚步飞快,我为家乡感到骄傲。而且,市里很重视人才,实施的人才政策很让人暖心,更加坚定了我回家就业的决心。”
据介绍,2017年以来,南平新进大学生8849名,是人才系列政策出台前一年的3.8倍,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34.79万人,人才长期外流的局面正式开始扭转。
近年来,面对很多地方推出的购房打折、落户降标、创业资助、子女入学各类政策,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越来越意识到,打好“乡情牌”,充分发挥本籍在外优秀人才的作用格外重要。
与此同时,很多老区也从健全和完善返乡人才从事各项事业的配套措施入手,对他们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特别是在创业项目扶持、融资贷款手续、用工需求等方面,积极为回乡人才创业铺平道路,让乡情引才切实取得实效。
努力营造留才“强磁场”
尽管革命老区一般位于边远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但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很多地方都经历了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大育强,老区正逐渐变成吸附越来越多人才的“强磁场”。
2017年元旦刚过,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苗玉和,在一股强冷空气的“陪伴”下来到南平市光泽县,到福建圣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
“光泽的天气很冷,但创业氛围很热。优良的政商环境,优质的创业平台,和谐的工作氛围,暖心的团队关怀,让我深深喜欢上这里!”苗玉和的工作目标很明确:未来3—5年,争取获得新疫苗注册证书3—5项,取得兽用生物制品产品批准文号5—6个,申请发明专利2—3项,申请省级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等;在圣维生产基地建成后,各条疫苗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满足圣农对疫苗产品需求,扩大对外销售,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吸引高端人才苗玉和到闽北工作,正是南平广阔的创业舞台和成长空间。
2017年,遵义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创新成立遵义院士工作中心(遵义高等研究院),集聚11个院士专家团队,常驻技术人才105人,建立县级院士工作站、团队专家挂职乡镇,在精准扶贫、医疗康养、吉他产业、中药材开发、野木瓜深加工、方竹笋保鲜等方面开展合作。
遵义院士工作中心食用菌种植专家崔成指导生态食用菌种植
今年68岁的崔成是遵义院士工作中心的专家团队里唯一一个会种植黑木耳的人,跟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会亲切的称呼他“老崔”,大家都觉得他就像是身旁的一个善良忠厚的老友,一名以身作则的老师和一位种植黑木耳的老手。从2018年6月25日来到遵义的那天起,老崔就下定决心,把他已经坚持做了近四十年的事情,在遵义继续做下去。刚来遵义的第三天,还没来得及熟悉和适应新环境,老崔就代表食用菌种质资源创制团队参加遵义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座谈会,和大家一起为遵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建议出思路。接下来的日子,他深入仁怀市、绥阳县等地的偏远乡镇农村,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每到一处都会第一时间主动与当地农民面对面的交谈,与地方村镇干部一次次地交换关于食用菌种植发展的想法,仔细考察适宜种植食用菌的环境和条件,很快便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如今半年过去了,半年时间里,老崔带领团队白手起家,让一无所有的工作室具有了相当实力,帮助全市23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黑木耳技术示范提升,每季度产生经济效益1610万元,帮助1100户贫困群众出列。
为了营造浓厚的人才氛围,巴中精心制作了“巴山优才”logo、《从来巴山是故乡》宣传片和“巴中人才政策”宣传手册,深入北京、天津、西安、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向在外优秀人才和高校学子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出台《“巴山优才计划”专项宣传方案》,统筹区县和部门力量,利用高速公路大型广告牌、LED显示屏、路名牌、公交站台广告牌、科普画廊、阅报栏等11种宣传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巴中日报开辟“巴山优才”专栏,常态刊载“组织部长谈人才”“一把手谈人才”、巴山优才人物事迹,让“重视人才、重视人才工作”切实看得见、感受得到。
百色从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入手,探索通过提高待遇、简化招聘程序、拓宽流动渠道、岗位聘用优先等措施,为老区打造聚才、留才,引导人才向老区流动的政策生态。
来源:《中国人才》2019年第8期
责编:张圣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事宜未及落实,如转载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欢迎作者持有效版权凭证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稿酬事宜。
责任编辑: